「對廣場舞者來說,跳舞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情趣,大大小小的舞隊已然成為現代中國中老年女性排遣孤獨、溝通情感的團體。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廣場舞大媽的形象卻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笑料,而污名(stigma)背後,正折射出現代中國女性身份認同的危機與焦慮,公共空間中的矛盾和碰撞,暗含著變革時代的隱喻與諷刺。當我們回顧歷史變遷,可能會把這一切衝突歸於它的戲劇性,但在當下,審慎辨析的思考視角將決定未來的發展道路。」
北京修遠經濟與社會研究基金會網頁截圖 |
**************************************************
文章內容選段:
‧‧‧‧‧‧
與廣場舞對於其參與者的正能量相對比的,則是這一群體所蒙受的社會污名。人們把參加“廣場舞”的這些並不年輕的女性稱為“大媽”,這個詞在北方方言中帶有貶義,而現如今它儼然成為了大嗓門兒、有些發福、不再性感的中老年女性形象的代名詞。不僅如此,“廣場舞”和“廣場舞大媽”已經成為不少脫口秀和笑話節目的固定“包袱”和笑料,日常中人們談論大媽和引用廣場舞的方式,也都說明了廣場舞大媽蒙受污名之實。除了被污名,被忽視也是司空見慣。筆者在田野調查時遇到一個以廣場舞為名的比賽,冠名單位因為擔心單獨的廣場舞表演吸引力不夠,同時聘請了一些年輕舞者,其中還包括幾個孕婦進行肚皮舞表演。而隨後的媒體報導和人們談論中,年輕女性的表演成為了焦點,大媽們則成了零星點綴。比賽結束後,其中一支廣場舞的領隊不無傷感的說:“最讓我傷心的是,我們以為這次比賽是真正為我們設計的,但是結果,我們卻還是為別人做嫁衣裳。” 這句有些苦澀的話其實正是廣場舞大媽在社會中邊緣地位的真實寫照。」
請按此閱讀全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