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2, 2013

Publication: 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

Prof. Gordon Mathews's book 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Chungking Mansions, Hong Kong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y our alumna Nicole Yang, which was recently published as《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 Please find more details of the book below.


內容介紹


「重慶大廈」,
大家可能只在王大導演的《重慶森林》中有所耳聞。
這幢舊式樓宇位於寸土尺金的香港鬧市,毗鄰高級酒店,甚至被新式商場所環抱。
但它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的廉價落腳點;
是非洲、南亞裔商家的重要交易所。
為什麼它對於香港、對於世界,有如此舉足輕重的地位?
大廈的大門裡外兩個世界,它究竟如何運作?
裡面的點點滴滴又如何協助商人尋找商機?
重慶大廈是一座位於香港旅遊區中心的殘舊的十七層商住建築,也是各色人群的家園。來自亞非各國的商人、勞工和避難者在那裏生活和工作,甚至背包旅行 的遊客,也在這所或許是世界上最全球化的地點租房間。然而正如《世界中心的貧民窟》一書所指出,大廈與耀眼奪目的跨國企業總部大相徑庭,它是世界上大多數 人可體驗到的全球化的縮影。通過具教育意義並令人入迷的故事,麥高登揭露大廈居民與國際商品、金錢、理念有何等錯綜複雜的聯繫。

本書特色

重慶大廈位於香港其中一個最繁忙的商旅區市中心——尖沙咀,匯聚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群,南亞、非洲、印度,商人、避難者、臨時工,還有囊中羞澀的 各國背包客。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世界性聚居地,卻是一個會令香港人感到不屑或恐懼的地方。本地人敬而遠之,麥高登教授作為一名旅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卻身 體力行深入這少數族裔的人群,了解他們的生活,以至在這個物質城市的生存方式。揭露許多外界無從得知的,重慶大廈的秘密。


關於作者

 

Gordon Mathews
麥高登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人類學教授,著作包括《全球文化/個人身份:在文化超市中尋求家園》(Global Culture/Individual Identity: Searching for Home in the Cultural Supermarket)、《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日本人和美國人如何理解他們的世界》(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How Japanese and Americans Make Sense of Their Worlds)及《中國香港:培育國家認同》(Hong Kong, China: Learning to Belong to a Nation),並合編過多本書籍。


書評


這座曾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化最佳例子」的大廈、收容的住客來自百多個不同國籍的紀錄,卻是不可多得的國際關係教材,不同國籍住客在這座「小聯 合國」如何互動,亦足以成為一個「另類聯合國」的田野調研。雖然重慶大廈就在香港的鬧市中心,但內部運作自有規律,介乎合法和非法之間的活動不勝枚舉,和 尖沙嘴仿佛屬於兩個世界,成了特區中的特區。在重慶大廈活動的人,縮影了三千宇宙,那些尋求庇護的人,自然各有傳奇出處;慕名而來找廉價旅館的遊客,會發 現香港對第三世界最包容的地方;依靠重慶大廈地下經濟生存的異鄉人,則往往有著比獅子山下更勵志的故事。
閱讀本書時,除了關注大廈本身,作者與重慶大廈的關係,也是上佳的思考課題:要不是這位洋教授以「他者」的視角發掘了「我們」這座大廈,隨著香港回 歸的變遷,它難免慢慢喪失獨特性,也不會再有多少人理會。這本書的中譯本出版特別教人欣喜,因為研究重慶大廈所需的宏觀視野、跨學科背景和人文關懷,正是 這一代香港人急切需要培養的,希望這版本能讓更多朋友接觸到重慶大廈,以及它帶給我們那些不尋常的啓示。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及全球研究課程主任
沈旭暉
在全球化未曾成為令人厭倦的潮流語之前,尖沙咀的重慶大廈已是香港外邦人的英雄地。
香港開埠之初,上流社會是英國人、歐洲人、歐亞混血兒、南亞裔人。重慶大廈也是這麼樣的人種混合,但居於社會的下層。這座象徵全球化下層現象的旅館大廈,與重慶沒什麼相似,只是夠熱、夠辣。好多香港人只是透過電影認識重慶大廈,卻一世人無入過一次。
著名文化評論人
陳雲
「麥高登在這本精彩的書中構建出一個有趣的研究計劃:在香港這一座有點破舊,但又眾所周知的大樓中的日常生活,如何度過、被相連、被夢想、被否定、 被追悔及被捍衛。重慶大廈的居民在經濟上與城市其他區域相隔開來,且常常受到種族歧視,那麽這群被邊緣化的人們如何生存、甚至蓬勃發展?這正是《世界中心 的貧民窟》的根本謎題。麥高登的解決之道在於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人們在大廈昏暗的走廊、餐館和商鋪中如何生活,並從更廣闊的層面分析他們工作中的物質及政 治力量。書本引出的故事既充實又有啟迪性,同時妙趣橫生。」
威廉•簡柯威克
《一個中國城市的性別、死亡和階層》(Sex, Death and Hierarchy in a Chinese City)之作者
「重慶大廈是全球化的一個縮影,但有種不同的味道:它收容和養育了生存在跨國資本主義低層的微不足道的玩家。後殖民時代的香港仍然是手提箱商人的平 臺,他們環遊世界以牟取利益和業務聯系。在經營香港的巨頭們眼中,大廈也許看起來危險破舊,但正如麥高登清晰指出的,這是一個以最低預算進行商務旅行的天 堂。任何想要探索全球資本主義軟肋的人都應該閱讀此書。」
詹姆斯•華琛
《香港的村落生活》(Village life in Hong Kong)之合著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